一张新闻照片被调了色算不算假照片

日期: 2024-01-30 作者: 华体会手机网页版登录

  此次争议给行业带来对新闻图片的考究:图片是不是一次性成像、对影像的调整到什么程度为止、什么样的照片称之为好看、以及镜头背后有哪些道德问题是需要考虑?

  2013年,第56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年度照片揭晓时,瑞典摄影师Paul Hansen为每日新闻报拍摄的这张照片赢得年度图片,照片反映的是两个巴勒斯坦孩子的葬礼,他们在以色列导弹袭击中身亡。

  奖项公布后,有人在网上发表评论,矛头直指瑞典摄影师 Paul Hansen 的这张年度照片,称其为一张“photoshop假造的照片”。

  从整体画面而言,这张照片是不错的,光线用得也很好,但有专家做了专门的分析,发现这个图片文件曾经多次打开,于是就认为这个照片是通过PS合成的,就是拍了很多张照片,然后合成到一张照片上去的。

  但作者Paul Hansen强调这并不是一张假照片,他解释说这张照片是经过很多专家评审出来的,本身就难以作假,并且他未用PS进行合成,而是用软件调整了色调,通过对照片文件密度的调整输出,才获得这张照片。

  最终,那届荷赛的评委主席,的Santiago Lyon再一次做出声明:“图片符合公认的专业性,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争议才暂告一段落。

  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对照片处理对照片调整尺度做出了规定:“图片内容不得改变,润饰需要在行业公认的标准之内。”

  即新闻摄影要尽量一次性成像,图片后期可进行适当的润饰,比如调整光圈、曝光、密度、色彩饱和度、清晰度等,也可以遵循正确的剪裁方式来进行适当剪裁。但不能改变图片内容,比如在画面上做加减法,增加或减少一个人。

  此次争议给行业带来对新闻图片的考究:图片是不是一次性成像、对影像的调整到什么程度为止、什么样的照片称之为好看、以及镜头背后有哪些道德问题是需要考虑?

  1985年11月16日,摄影师弗兰克·福尼尔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时赶到了现场,遇到了被泥石流掩埋的奥玛伊拉。

  在两天三夜的援救过程中,福尼尔拍摄的这张照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赢得了1985年的荷赛新闻奖。但摄影师却一直面对源源不断的道德质疑。

  面对不幸中的人物,摄影师是否仅仅满足于讲述一个故事?奥玛伊拉是否有被媒体利用的嫌疑?福尼尔曾说:“有三次我都想放弃了。”但最终没有,因为世界需要他的照片。

  2.涉及到拍摄对象相貌丑陋的时候(涉嫌丑化),考虑到照片影不影响了读者的观看以及受众对照片上的人尊重。

  1960年,法国人马克·加兰格去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小镇服兵役。他的任务是为大约2000名阿尔及利亚人拍摄证件卡的照片。

  但是,像切里德·巴卡奥恩这样的女性认为,在公众面前赤裸裸地曝光他们的脸是对个人的冒犯。在加兰格的照片中,有许多类似乎这样痛苦的表情。

  而这位法国士兵回去后,他的长官却轻蔑地拿着照片说:“过来看看,看看他们是如何的丑陋!来看看这些短尾猴,这些猴子。”感到厌恶的加兰格决定使用这一些照片揭露法国军队中的种族歧视。

  1961年,他秘密进入瑞士,将这些照片提供给报纸。随后他又将这些照片在全法国展出,从而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解脱。

  这幅神父和修女接吻的照片引起了争议。作为对宗教独身主义原则的挑战,让观众联想到传统的压抑,当然也是对罗马天主教的挑战。意大利政府面对梵蒂冈的压力,禁止了这幅广告。在法国,宣传广告也被要求撤下。

  4,拍摄的时候不应该故意干涉采访对象,以旁观者和见证人的视角来捕捉自然的风景。

  为拍摄这组“EndTimes”,摄影师吉尔·格林伯格把一群3岁不到的小孩子(包括自己的女儿和朋友们的孩子)脱光衣服,放到摄影机前,塞给每个孩子一个棒棒糖,然后突然抢走他们手里的糖果。在孩子们伤心惊异的一瞬间,他拍下了这些照片。

  可想而知,照片在保罗·科佩金画廊展出后受到了如此广泛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种拍摄方法是否违反了摄影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即以旁观者和见证人的视角来捕捉自然的风景。

  《生命的肖像》是由一组在欧洲引起轰动的“生命肖像系列”图片和采访文字编辑而成的作品,它记录了人的生命和死亡。

  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的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

  在这些人的脸上,你会看到满足、平静、满怀希望,还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以及深深的哀伤…… 在这组图片中瓦尔特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

  编辑成册的图书在欧洲展出销售时,一销而空,接连再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组作品却获得了包括ADC金奖和荷赛银奖等纪实摄影方面最高奖项,瓦尔特也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

  意大利摄影师彼得罗·马斯图尔佐凭借一幅名为《德黑兰的屋顶》的照片,获得2009年度最佳照片。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幅乍看之下视觉上的冲击力并不很强的照片能够获大奖实属意外:柔和的灯光,宁静的屋顶,构成了图片的主画面。而细看之下才发现画面中间的一位女性,她双手围在嘴前,作喊话状。

  摄影师在照片说明中写道:“在有争议的伊朗大选结束后,败选者穆萨维的支持者在夜晚爬上屋顶,通过呐喊表达不满。”

  “这张照片表现的是某些事情的开始,它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故事,”评委艾佩里·埃切尔说,“它赋予新闻以观点,在视觉上和感情上都能给人触动,我的心立刻就进入了照片中的场景。”

  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这张照片的主要信息来自于照片说明,违背了新闻摄影的基本特点——靠照片说话,而是靠说明解释,承载了太多政治含义。

  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胜利之吻》20世纪末被证明造假,一条重要缘由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

  但据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有摆拍之嫌)。

  新闻照片要经得起真实的考究,是不是假照片的问题很重要,即使你不拍照片,但在你看到照片的时候也要能够做判断。

  这张照片是说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救援队在当地条件很艰苦,等着水开了煮方便面,而这水是泥水。

  发布者实际想通过这张照片来说明人民子弟兵怎么样冒着生命危险不顾艰苦条件去抢救生命。但是照片出来以后引起很大争议,大家质疑说这子弟兵条件这么差,那我们军费都到哪里去了。一次地震连水都喝不上,打仗怎么办,就引起很大的反响。

  最后一位的将领出来说,这张是假照片,说不可能供应那么差的,这东西仅仅是为了迎合一个主题——艰苦奋斗。所以这张照片被定性为假照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